Ran into a turtle
剛過了矽科站,窗外大台北盆地的地形清晰可見,兩旁景物向後飛躍,思緒也被時間吹散,進入夢鄉。大概已經過了好一會兒吧,我睜開眼,左側撲面而來的是緊鄰的湛藍海水,透過沿岸植物間的疏密光影我彷彿可以嗅到鹹鹹的海風,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那十公里外想潛遁遠行卻又依依不捨的烏龜 - 恰如許多青青學子的忐忑心情。我拉長鏡頭拍了又拍,但螢幕始終映不出這份難以言喻。
人情味情人
位於宜蘭羅東的東寶複合式旅社是這一兩年由一對中年夫妻開張營業的,二三樓是一般的商務房,四樓則只是將床換成上下舖,搖身一變成為四百元級的青年旅社,所以浴室出奇的高級,房間也很乾淨,完全值回了400元不說,這裡還給人一種特別的住宿經驗。親切的老闆娘總是告訴我們羅東有哪些好玩好吃,老闆更是精心製作了幾份羅東的詳細地圖和推薦地點,多虧了它們我才免於迷失在東北角的街頭。
「對啊!這我老公很用心做的喔!厲害吧!」
老闆娘這麼說著。
羅東的陰暗面
別緊張各位,我指的正是「羅東觀光夜市」!這天是星期二,原本料想不會有太多人才是,沒想到才一彎進中正路,我的視線就被眼前的摩肩接踵給淹沒,包羅萬象的攤位和縱橫交織的巷弄構成了這幅鬧市景象,而就如同我說過的,觀光景點的正妹總是特別多,這裡也不例外 :P (被毆)
有趣的是,就像嘉義的雞肉飯、彰化的肉圓,這裡滿街都是標榜「正宗」的肉脯、鴨賞、蔥油餅數十年老店,我都不知道原來台灣有那麼多天才發明家。 = ="
如果要我參加當時那全台十大夜市的票選,我會毫不猶豫的投給羅東一票的。
銀河落九天
隔天早上不到中午,我已站在礁溪灼熱的艷陽下,似乎隱約感到身體正冒著煙(?)心中有那麼一瞬間更暗自後悔為何不去蘇澳泡泡冷泉看看比基尼。
錯過了免費接駁巴士,徒步走到礁溪旅客服務中心的我終於領悟了所謂「人間蒸發」,好在裡頭的飲水機和冷氣提高了我的沸點,身體才不至於氣化。
總算,下一班巴士來了。細聽車上人們的對話,發現大家的目的地都是一樣的 - 五旗峰瀑布。
五旗峰步道並不是很壯麗的一條,沿路沒有高山深壑,路程也不是很長,但小溪裡的潺潺流水和叢林間灑下的陽光點點讓每個遊客揚起了微笑,我尤其喜歡沿著溪谷吹來的徐風,有別於山下的炙熱,這兒的溫度帶來了一份清閒,見到人們個個坐在涼亭下休憩閒聊,我也想坐下來愜意一番。
共三層的瀑布我只爬到第二層,因為再往上的路由於颱風而封閉了,但這樣也好,我想。
第二層瀑布區由四周蓊鬱的樹林圍繞,抬頭一看,你發現耀眼的陽光正從中間天井似的空間投射而入,而自己不過是那尚未躍出的蛙。
依然是靜靜的。
時而觀察一旁小朋友的有趣反應,時而埋首小說世界。水珠拍擊岩石的規律節奏,聽著聽著,時間似乎是靜止了,思緖也不再奔騰。而回憶以及方向,卻從石縫間悄悄流過。不及措手。
傍晚,和一對剛至此地的夫妻聊了起來,有趣的是老公是個日本移民,他說他很愛他太太,也很愛台灣這塊土地!而我更是第一次見識到外籍身份證!(好啦其實長得沒什麼不同)
臨別,我答應回家後把合照寄給他們。
單車環島勇士們
住 hostel 的好處之ㄧ不外乎是能認識來自各地形形色色的人,下榻羅東,我偶遇了兩組截然不同的人。首日傍晚,拎著剛從老闆娘手中接過的鑰匙,我悄悄爬上四樓,站在交誼廳往長廊望去,什麼人也沒有,只聽見窗外的風徐徐拂過,氣氛明亮卻顯得冷清。
找到了和鑰匙對應的房門,我輕輕的以手輕叩。
什麼也沒發生。
安置好行李,逛夜市去了。
第二次進房,看見隔壁床已被另一行囊佔領,卻不見其主人。
直到晚上十點多,一個高高瘦瘦的男人終於靜靜的走進來,坐在床上開始整理自己的東西。
這位不多話的單車騎士名叫葉雲喜,是個還在台東唸書的大學生,與我相遇的這天恰好是他環島行程的第二天,在簡短談話並分享旅遊情報和近日旅行經驗後,剛騎完難度頗高的蘇花公路而筋疲力盡的他便沉沉睡去,留我在夜燈下呼吸著沉著的靜默。
儘管與他的交集不多,我心底卻一直有種說不出的似曾相識,我甚至能看見他騎著車在山間御風而行,看見豆大的汗珠在夕陽灑落時的金黃,也能聽見行路上他與別人的沉著互動,聽見公路上深沉規律的呼吸配著海浪。
又或許我能感受他在夜騎時視野僅止於眼下車燈一暈的孤寂。
卻說不出意像鮮明的原因。
後來的我,才想起烙在心中的一個孤寂身影,那是《轉山 邊境流浪者》作者 謝旺霖 的形象,而從這位瘦高大學生身上,我抓住了這份跨越時空的熟悉。
透過文字的熟悉。像歷史
會不會,我們都曾試圖在某個人身上尋找心中失落的殘影?
第二天的室友就很不一樣了。簡單的說呢,他們是咖。
是 high 咖!
姜量維、劉晉安,兩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準大學生,兩輛已經繞過半個台灣的單車以及兩綑重的不成人形的行李。如果說有本書記載著誰最會一搭一唱,我相信一定能找到這兩個名子。
同樣從夜市回來之後,我們幾個就像突然把話匣子打開一樣,一路從 9 點多聊到凌晨 2 點多。說真的這還真不像是一群正在環島的人會做的事,果然,隔天早上大家都睡死了,拖到十點多才上路。
根據他們的說法呢,朋友是千萬不能亂交的!
因為旅途中打電話給他們的親朋好友,沒有人開口關心有沒有爆胎、順不順利,
而是 ....
「喂!你們現在到哪裡啦?」
「剛到宜蘭啊!」
「那記得快點寄包牛舌餅回來啊!啊對了你姑姑也要一包!」
框啷! 嘟 .. 嘟 .. 嘟 ..
其實那天晚上我們到底聊了些什麼我也忘得差不多了,但重要的是那無法取代的心情,還有陌生人間消失的藩籬將不會被遺忘。
後來我自己也去了東山河親水公園充當單車騎士。
以前我總認為旅途中特別容易遇到好人,不論是幫助、分享、同樂,每個人看來都如此親暱,還真有種四海一家親的感情油然而生。
但說到底,
是好情境促成了好心情,亦或是好心情造就了好情境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