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 07,24,2012 (離鄉前五天)
每一趟經過籌畫的長途旅行總免不了一系列相應的遊記,而這篇,便是澳洲故事的開端。
時間剩下不多了,這是我的第一個念頭。
走在醫學路上,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在心中描繪出一幅未來忙得不可開交的景色。「大三開始墜入地獄。」、「現在將是你們僅剩的悠閒時光。」先上路的前輩們如是說。
「三天值一次班!」
「Intern dog! Intern dog!」
鬼哭神號。
因此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就打算趁前面幾年時間尚能許可盡可能看看世界。
起初和走在同一條道路的朋友 P 聊到此事,他對我的想法也表示同意,我們越聊越興奮,於是開始盤點一切,準備延續以往一貫的實踐主義。
「你們都才18歲欸!」隔天,P 從家裡帶來了一份父親的嚴詞拒絕。
當然,我爸媽也不可能讓第一次在無他們陪伴下出國旅行的我單獨行動,於是,我馬上想到從國中就認識的朋友 J ,他的爸媽應屬朋友中數一數二開放了,再加上那時他正好面試上理想的科系,料想應該不會被拒絕才是。
最後的結果不難猜測。
這次的旅行自 7/29 到 8/31,共 34 天。
和兩年前自己的環島旅行一樣,為了省錢,也為了更深入當地人的生活與文化,我們的旅行採用工作交換食宿的方式進行,唯一不同的是,上回環島透過的是有機農場換工機構 WWOOF,而這次則是國際換工網站 Help Exchange。
由於搭乘的廉價航空普遍存在轉機時間過短(不足 3 小時)或過長(近乎一天)的問題,我們索性入境轉機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各玩一天半,至於澳洲本土則以東岸為主,只佐以西岸伯斯兩天時間。
別了,這是第二個念頭。
「多年以後我知道,那種虛弱,不是鄉愁,不是捨不得,而只是告別。告別的力氣太大時,產生反作用力讓人虛弱,但它很快就會隨著搬到新地方而結束。」-劉梓潔 《父後七日》
挾著太多來不及好好說出的道別,此行確是趟離鄉之旅。8/31 回國,9/2 下高雄,人生的步伐忽然匆促了起來,趕著什麼似的大步迎向眼前的未知,儘管明白這就是生命的常態,偶爾依然會不禁難過起來。見面頻率降低,時間的刻畫自然地愈發明顯,多年以後,阿公阿嬤還平安健康嗎?爸媽在少了我的日子裡過的還好嗎?你們呢?又是否安然無恙?背包客在旅途中即使遇到相投的旅人,道別時也大都不會留下聯絡方式,我們這看似瀟灑的作風,也許只是隱隱透露著怯懦罷。
於是,我出發了。
一趟看似回到原點,卻又永遠無法回頭的旅行。
YOU MIGHT ALSO LIKE
About Me
PI君
KMUH Neurology Resident
嘉義出生,高醫神經科住院醫師。喜歡旅行、閱讀、音樂、攝影,也喜歡醫學、電腦科學、哲學與文字。希望用簡單的網站記錄生活,分享一些對別人也許有用的資訊、還有自己對世界的小小看法。期許能像對我影響深遠的作家們一樣,帶給人們正向與溫暖;哪怕只有一個人也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