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 02. 11. 2015
![]() |
彰濱工業區自拍 |
醫學系三年級對我而言,是知識躍進的起點,也是微微孤單的開始。
在台灣的醫學系中,大一大二被教育界的大老們定義成所謂的「人格教育」,在這最初的兩年內,我們除了幾門基礎學科之外,並未接觸任何醫學專業知識,直到三年級開始,為了趕在進入醫院見習前習得大部分的基礎知識,我們終於展開了兩年的超密集醫學養成教育。
也因為上述原因,一二年級的我們常有機會參加各種活動、社團,用超負荷的活動量壓榨自己的肝膽胰脾;然進入大三後,由於課業繁重,大部分的人自然也就退掉了許多團體參與。
醫學系一個班級的人數常會讓人瞠目結舌,舉例而言,我們班的人數就多達152人,比許多偏鄉小學全校人數還要多,然而,你一定不難想像,這樣人丁眾多的學系在人與人的連結上是較易脆弱的。當低年級許多活動將大家維繫在一起時,大夥一起練習表演、製作布景...,很容易形成規模龐大的熱絡團體。但是,一旦活動結束後不久,乃至進入大三,大群體因時間的淘洗迅速瓦解,形成一個個僅數人成行的小群體,而群體之間並不會有太多聯絡,甚至連上課時段都有許多同學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稀有神奇寶貝」,彼此要有交集可說是難上加難。雖然這乍看之下有些哀傷,但在課業繁忙、難以時常聯絡各路人馬的此階段,這樣的現象本來就是正常的,何況人們本來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和每個人都熟識,只要擁有自己的歸屬,這其實也不盡然是什麼壞事。
不過呢,忙碌的課業的確對生活造成了某種程度的衝擊。以往,我們有許多讀書外的空閒時間,所以儘管好朋友們幾乎全都有另一半要陪,大家卻仍有時間抽空聚聚。到了大三,事情變得有些不同。以我為例,平日下課之後除了吃飯,幾乎都會待在自修室或家中修行,此外頂多就是看看閒書、彈彈吉他,並沒有太多機會與朋友歡談;至於假日,除了系上網球隊的練習外,時間也幾乎都會花在鑽研知識上,即使偶爾出門放鬆,通常也都是單獨行動,不但因為我原本就是需要獨處時光的個性,也因為朋友們在忙碌中各有規劃,想要「喬」出一段共同時間著實不易。因此,大考完的假日成了我們最有機會聚聚的日子,然而,周五大考剛結束的時段,朋友們卻常常早已被眾女友預約,習慣考後六日回家的我當然也就跟難以跟大家一塊出遊。
不過我想,真正的朋友總是這樣的吧,即使很久才能真正見上一面,感情卻不會因時間而沖淡,反而像一杯甘美的好茶,入喉愈久,愈是回甘。國高中朋友如此,大學這些真正的好朋友,似乎也是如此。
仍然感激當年的好室友、附近寢室、以及因網球結緣的朋友們,雖然我總是久久才出現一次,你們卻永遠不會因而把我遺忘。我們能在頻率不高的出遊中暢談,也因為這樣的信任,我們才能在平日的忙碌中放心追夢,而不必因擔心被世人遺忘而拚命做些勉強的社交。
像ㄐㄐ在明信片上寫的,偶爾能聚在一起吃頓大餐,說來也是挺不錯的呢。
願大學朋友真能成為一輩子的佳茗,淡遠而甘醇。
三年級....好久遠了QQ
回覆刪除以後要回憶大學時光,就來看你的文章
我們都老得好快...QQ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