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少數同學匿名對幾位很棒的老師嚴厲批評,
讓我不禁想到許超群老師前些日子曾寫下的一段文字:
「醫學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專責教學的老師,九成以上老師的主要工作是從事臨床或研究,教書只是副業,他們沒時間做好,沒做好也沒有處罰,因此遇上學生負面的評價就想逃,更做不好,然後負評更多,惡性循環。
要一個人同時把醫師、老師、科學家、管理者這幾個工作同時做好是很不人道的,更何況工作之外還有家庭和自我。我思索觀察了很多年,心得是:轉給別人做、做不好、或早死,三選一。「轉給別人做,別什麼都自己來」其實是最好的選擇,但這需要培養人才,要有團隊,這也是成功人士的關鍵。
腦海中一直迴盪著少數學生對某些老師不禮貌的回饋用語,因為這只會讓一位忙碌的兼職老師更沒熱情、更想逃。學生們對老師的惡語,可以顯示我們教育的失敗,學生們無法用文明或幽默的語氣來表達,也無法替別人著想。大學入學甄試看的多是學科,最重要的品德與人格無法考試,或許這是國外入學求職那麼著重推薦信的原因。
匿名回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有成年人都應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也不應讓你所屬的團體共同承擔。具名的申訴才會有人受理,黑函不予理會,這是一般性的原則,教學的評量和回饋亦同。為讓評量回饋更公正透明,可在評分確定後再公開,甚至應可讓對方回覆,技術上應不困難。
要做好醫學教育,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如同一位學生所言:以後我不會想當個好老師,要搞定一群醫學生,太困難了。」
我相信,在一個成功的團體組織裡,良好的氣氛與互動是不可或缺的。以學校而言,學生認真的態度與適當的讚賞帶給老師鼓勵,受到鼓舞的老師則更有教學熱忱,進而帶給學生更好、更創新的教學。
在幾年來的高醫就學經驗裡,我發現「同理」真的是我們醫學生相對缺乏的。大家常常抱怨老師、學校從未體諒我們課業的繁忙,沒有注意到我們的各種需求;但卻常常忘了,老師們不但也是人,而且還是身兼臨床、教學、研究、父母等多項角色的人;我們也常常忘了給那些在這嚴峻環境下,還願意為教育改革努力的老師們一點掌聲。
於是,在人們總把目光總聚焦在自己身上環境下,謾罵取代了體諒、抱怨趕走了讚賞,許多老師消磨了熱情,改回舊時死板的上課方法,「安安全全」的完成他的教學職責。許多想支持改革的學生,也在整體氣氛的影響下,為了避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煩而選擇沉默,以道家的方式優先過好自己的生活。
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在Block結束後的feedback大會上,看到同學們針對老師毫無建設性的無禮言論;也不知道是第幾次,看到少數人在網路上利用匿名機制對課程提出批評、責罵。批評、點出缺點固然很好也很重要,然而,理性的語氣與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應該也是批評者所應負的深刻的責任。
其實說穿了,消磨了老師、公職們的熱情後,最終受害的依舊是我們自己。也許,那些謾罵的人們會因為教學方式回到死板的大堂課,可以翹課在家念念共筆就獲得高分而暗自欣喜,但如果把這樣的生命態度帶入往後的人生,我相信長期下來,不只對高醫、甚至對整個社會都只會帶來更多幽暗吧。
如果每個人都能在面對問題時理性討論,
對不如意的事多一點點包容,
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美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