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放流水帳 輯七:北醫急診、雨夜台北與藍色值班服

10, 08, 2017     TMUH  ER,一個剛離開就有些想念的地方。
北醫急診
北醫急診

【雨天】

是台北經典的天氣之一。
從每天出門阿嬤總問「乾毋帶傘?」、北醫同學外放台南被兩週無雨嚇了一跳,皆可略知一二。

一個人在快速流動的城市,心情像安靜的雨,沒有太多喧囂狂喜、也沒有悲傷。
安靜的日子過了幾乎一年,有時還是會想想關於擁抱,自己所欠缺的到底是什麼,然而答案總是太多且難以驗證,只能繼續用反思作為補償。

兩週的時間走訪台北各地,孤獨卻不孤單,就像過去幾次作背包客,獨自在陌生的地方有時反而更能做回自己,因為孤獨帶來自由,而自由則是思考與行動的開端。
大六之後開始習慣用相片記錄生活,偶爾用手機拍出幾張自以為勉強能稱為「作品」的東西,在無聊時隨意翻看,也是種不錯的消遣。

前些日子不慎將傘忘在便當店,竟仍大膽一個人去爬七星山,所幸最後山上最多只是飄雨,沒有落得全身濕透。就像上坡對環島而言很累卻美的經典,雨天之於台北,大概也是這樣一種關係吧。






Sean  與 七星山
Sean  與 七星山

【山巒】

急診沒排班的週四,一個人前往陽明山,卻意外和公車上認識的加拿大人Sean一起從小油坑爬到擎天崗。整天八公里多的山路,成了有點莫名但難忘的經驗。

Sean 本身是藝術、電影教師,在加拿大、非洲都教過書,目前在中國廣西工作,趁著大陸的黃金週,到台北旅行五天。

說真的,自大三暑假去日本換宿後,已經很久沒有說大量英文了,所幸整路下來,雖然沒有進步、卻不至於退步,依舊是平穩的日常對話、許多聽不懂的地名或專有名詞、一些言不及義、以及連續說許多長句子之前需要的稍加思考。

據 Sean 所述,加拿大的教師供需與台灣一樣不平衡,即使考上教師執照,也要苦蹲十幾年的臨時教師才有機會成為正式人員。於是在某次機緣下,他自願外派非洲接受教師訓練,由於走了別人不願嘗試的路,Sean 只花兩年多便取得正式教師資格,至今甚至已經訓練出另外兩位新人老師。除此之外,在非洲的生活與冒險也成了他引以為傲的生命經驗。
「若是當初安逸地待在加拿大,恐怕我現在還在當臨時教師呢。」Sean 如是說著。

於是,整日談天內容中,最受用、從他口中說出也極有說服力的一句話大概是:
「永遠別設限自己的工作地點與內容,很多人跡罕至的路反而藏著意想不到的冒險與收穫!」

大六之後,我們總不斷思考自己想在哪裡工作、想成為怎樣的醫師、怎樣的人,這樣一句過來人的話語也許值得做為參考。






流動台北
流動台北

【關於台北】

其實一直以來並不排斥台北擁擠、快節奏的生活。在心裡某個角落,台北甚至擁有一種出外打拚的浪漫,許是因為阿嬤家原本就在台北? 因為高中同學幾乎全到了北台灣? 或是被《台北人》之類滿懷憂傷感動的散文、小說給吸引? 總之,這裡在我心中是一座既近又遠的城市。

搭每次回來的公車路線通勤上班、快速花掉卡片裡的儲值、吃動輒 90 元的午餐或晚餐、在雨中撐傘回家,有時會不小心有在此地長住已久的錯覺。通勤、步行與高消費就像城市裡的基本色調,而每個漆上它們的身影都逐漸模糊在人群中。

不得不說,也許因為自清朝以降就一直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城市,台北的整體資源仍舊勝過其它地方。龐大的稅收、豐沛的政治社會資源、眾多的展覽、各式爭鳴的社會運動或藝術團體、很多著名大學 / 工作機會、他們所帶來數倍於其他縣市的青年人口、以及眾多青年人口所帶來的激盪與競爭,都是她充滿活力的原因。尤其青年人口數確實是一項非常明顯的因素,不論對嘉義或是高雄,這裡的青壯年密度恐怕都高出數倍,激出的火花與創造力自然也多一些。

喜歡台北的便捷快速、好空氣、行人友善的街、人與人的衝擊,對下雨感到麻煩,討厭物價、擁擠人群和小小的居住空間。偶爾逛街特別留意了房仲門口的促銷海報,把那些高不可攀的荒唐數字當作趣聞看過,也覺得居住不正義的可憐好笑。

後來的我已經完全不設限自己未來可能居住的地方了,該發生的事情約莫就是會發生吧,不論是台北、高雄、或是任何稀奇古怪的地方。
Let's wait and see.






熟悉且可愛的藍色值班服
熟悉且可愛的藍色值班服

【北醫急診】

首先,照慣例記下幫助我好多好多的學長姐,文心、柏林、玉婉、慧安、書誠,對每個願意在百忙中抽空傳承的人們,心中只有萬分感謝。

其實當初是故意選擇北醫急診來練 Procedure 、作 Pre-Intern 準備的,因為曾從學姊那裡聽說此處沒有 Intern,所以 Clerk 們某種程度上會被當作實習醫師使用。

除了做事的機會多之外,北醫急診的另一大特色是 Clerk 也必須排兩次 19:00 ~ 8:30 共 13個半小時的大夜班  (目前似乎只聽說亞東也有大夜的要求) 。其它時間裡,我們則上 7:00 ~ 19:00 的白班,除了幫忙護理師各種事務之外,也跟著住院或主治醫師到處接病人、掃超音波,甚至有許多獨立操作 Procedure 的機會,感覺真的就像一個小小的 Intern。雖然一次 12 小時的班確實累人,中間也沒什麼休息時間,但也因為集中、高密度的忙碌,才讓我有更多假期去走訪台北。



STEMI CPR 後的景象
STEMI OHCA 而 CPR 後的景象
急診的日子是跳躍的,尤其在夜班經驗後。每回上完大夜回家吃早餐洗完澡大約早上 10 點,接著一路昏睡到傍晚 5、6 點,起床之時隔世感總特別明顯,好像生命就這麼憑空跳過了一天似的。

夜深人靜時,麻醉風暴裡「醫師是一個很孤單的職業」這句話顯得格外深刻。幾次凌晨兩三點到戶外走廊喝水歇息,家戶燈火全滅的夜空顯得那樣孤獨,彷彿全世界都已入眠,只有你在僅存的夜燈下仍未闔眼,一個人在和所有壞東西戰鬥。所幸,這孤獨是團結的孤獨,當你轉身步入急診室,所有學長姊、護理人員都還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你就不得不拿出繼續抵抗睡意的堅持。

真的有些捨不得離開北醫急診。此處雖然不是知識上帶給我最多成長的地方,卻是我至今在心態上、實作上成長最多的一個 Course。兩週做的事情零零碎碎,包括:做加判讀 4 ~50 台 EKG 、抓出 2個 STEMI、不少 NG/Foley/換藥/流感快篩/DRE、多了一次 A gas、練習掃了幾次 FAST、上兩台 CPR、縫合兩位病人、各種推床 ...。雖然都是雜事,完成後卻給自己很大的信心,對於「你好,我是 X 醫師」這句話似乎也能稍為更肯定一些些,就好像小港心內練的 EKG、外放練的所有 Procedure、過去學的 CXR、各種DD,都在這裡一次得到應證。實作很直接地給人信心,也讓人了解自己的不足,我們都需要一些這樣的實戰經驗,才能針對弱點繼續往前。

兩星期過去,對所有備物的擺放位置幾乎都已熟悉,基本技巧也已熟練。下班時學長姐、護理師們的一句「今天也辛苦了!」,真的會讓人不小心以為自己早已是北醫急診的一員。而 Clerk 的寂寞便是,當你已經熟悉並喜歡上一個地方,與學長姐也熱絡時,卻也到了離開的時刻。希望在一次又一次不停換科、輪轉的過程中,每次的不捨都能順利轉化成前進的勇氣。

說實在,真的很不想結束外放,一來是回高醫後那裡特有的作業「離站報告」令人疲憊  (外院沒有離站報告的日子確實讓人有時間完成更多目標);二來,緊接而至的科別亦讓我提不起勁。

很快地迎來外放最後兩週,希望北醫神內也能成為下一個令人不捨的地方,也希望六日依舊有時間繼續在台北走走逛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