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分享:《大膽越限,走入世界》 兩代換日線論壇

10, 14, 2017   《大膽越限,走入世界》  兩代換日線論壇
志氣 4.0  換日線論壇

覺得好的雜誌與演講應該與更多人分享,因此簡短打了一篇小小心得,希望更多人能夠看到他們的努力!

其實從一年多前起就持續追蹤《換日線 Crossing》的文章,網站裡頭集結許多有國外旅居經驗的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在世界闖蕩的點滴,有很多都是非常優質、值得一讀的作品。趁著在台北的十月,剛好有機會參加一場以「年輕作者群與成功企業家長輩對話」為主題的論壇。事實上在連續幾天大雨後的今天,差一點就打消出門的念頭,所幸最後還是轉了三班車、千里迢迢冒雨來到大直聽講,除了感到非常值得、也萬分感謝中午驅動雙腳出門的自己。


關於講者群,容我引用換日線粉專裡的簡介:

「換日線代表團」:

- 侯智元:從象牙塔到砂石場的逆襲田僑仔
環球水泥副總經理。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畢業。
喜歡看球,打球,運動。
台南製造,溫哥華、台北、紐約、波士頓加工。
讀書時讀了戴季陶、吳濁流的憂國憂民,郁達夫、鐘理和的顛沛流離,畢業後卻改跑砂石廠、工地,現在則在認識電子業,完全跳 tone 的人生。

- 謝佩芬:決心回台貢獻所長的哈佛法學、政府學院雙碩士。
換日線專欄作家。在哈佛法學院取得法學碩士後,投身紐約聯合國總部,於台灣友邦吐瓦魯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擔任外交人員,負責國際議題的協商談判,之後重回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取得公共政策碩士。

- 郭誠涵:旅居七座城市、四個國家的「第三文化小孩」律師。
七歲時隨父母旅居中國大陸,曾在新加坡學校,美國學校,中國大學接受中西合併教育。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學士,荷蘭萊頓大學國際稅法碩士。居住過的城市:台北、北京、上海、鹿特丹、萊頓、阿姆斯特丹和東京。律師、國際稅務顧問。

「資深組」:

- 上銀科技董事長 卓永財
- 富邦人壽總經理 陳俊伴


由於論壇有全程直播,在這裡有機會分享完整影片給大家!有時間真的可以聽聽看。


今天所有講者的內容都很有啟發性,但當中我又特別喜歡佩芬與誠涵的部分。尤其是誠涵,不過 26歲、相當於我們 PGY 或 R1 的年歲,卻有如此穩健、理性感性兼具的口條,以及那樣具有高度的人生視野與涉略,實在令白色象牙塔裡大部分的我們感到汗顏。

整場論壇傳達的核心概念簡單說大概有以下幾點:

1. 不要侷限自己,多 Try,多跨域學習。
2. 終身學習,多閱讀參展,累積各方面的經驗,因為經驗量是下關鍵決策時的決定性因素。
3. 從做好每一件小事出發、從中學習,但胸懷萬里,在機會來臨時記得 Say Yes 並全力以赴。
    「除非先做好一個中尉,否則你無法做好一位將軍。」
4. 好好聆聽自己,是不是真心渴望完成某事;如果是,現在就開始行動、一步步克服困難,也許會比預期花上更多時間,但那些曲折也是很棒的人生風景。

其中第三點與我們在醫院裡學到的經驗非常類似。因為 Clerk 在醫院裡始終是最卑微的角色,於是我們只能做好自己的本分,觀察前輩們做事的方法,並在機會來臨時努力爭取,盡量把自己想像成下一個階段來做訓練 (e.g. Clerk 想成 Intern、Intern 想成 R)。


然而,今天讓我個人收穫最多的反倒不是以上這些概念,而是一種重新獲得動力的感覺。
事實上相對於許多行業,醫學是一個不那麼有創造性的領域,很多變化都是在一個既定的框框裡進行,無法如別人那般天馬行空。

因此,在讀好醫學之外,我一直都想要涉入其它領域,倒不一定是作為職業來從事,而是跨足愈多領域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世界。作為一個想以「入世,對世界進行介入」為生命方向的個體,跨界的不斷學習便能看到更多有意思的風景。無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光是學習醫學幾乎就耗費了所有精力,在剩下的時間裡,即使是台上那麼優秀的講者都會有想要休息、耍廢這樣親民的一面,更何況是我們。所以,像這樣停下來看看書、聽聽別人的心路歷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走向,的確是疲乏時一個很棒的充電選項。


最後,分享上面兩位作家在 換日線 Crossing 裡的作品,希望我們都能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

郭誠涵/微光日常

謝佩芬/Taiwanese Table
















YOU MIGHT ALSO LIKE

2 則留言:

  1. 在回顧論壇的時候偶然查到這篇回應,實在是讓人非常感動。我們只是藉由換日線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卻不經意在別人生命中產生漣漪。

    律師的工作和醫生的工作有些類似 - 非常高專業度,需要非常長時間來打磨修煉,路途過程中很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甚至後悔或者渴望知道專業外的世界(哈哈至少我會)。但也因為這條路很漫長和專精,讓人更珍惜旅途的磨練和回顧自己的機會,無論是在專業上繼續咬牙前進,啟發想要跨領域去了解其他世界的好奇,還是最終滋長體諒行業與行業,人與人之間不同的胸襟。

    謝謝你那天冒雨來參加,謝謝你寫下來這一切 --祝醫學生活一切順利。

    郭誠涵

    回覆刪除
    回覆
    1. 之前一直沒有注意到這裡多了一篇回覆,直到今天大整理網站外觀時才偶然發現,覺得驚喜又感動。
      就像妳說的,因為喜歡學習、喜歡用更多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所以喜歡盡可能做跨領域的嘗試、聽演講、看看不同類型的書,那天冒雨前往就是一次非常值得的經驗。

      最近見習生活進入尾聲,再一個月就要正式上線,成為一線的實習醫師了,因此除了努力充實醫學知識外,也盡量擠出時間看一些趨勢與經濟的書籍。

      很謝謝妳的祝福。不論妳是否會看到這次的回應,都祝妳能繼續蒐集到世界各種不同的樣貌。

      刪除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