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生命哲思

2018. 11. 16




底下謹以一些簡單文字與心智圖,紀錄近來的人生觀。


因為實習與面臨選科的緣故,前幾個月的心理狀態並不是非常好,在忙碌工作生活的背後,總感到一絲絲的厭煩空虛。於是,2018. 10. 12,我在筆記本裡寫下這樣的一段話:

「進入 Intern 工作,可說是繼國中、高中後第四次仔細思考人生。除了重新審視一些具體事物諸如選科、未來要走的職涯、該往何處努力、甚至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外,心裡更深的吶喊,是想問問自己這一路的意義。

過去曾覺得『多體驗、多蒐集人生的故事,用各種酸甜苦辣來填滿生命的空白』便是這得來不易的一生的目的。然而,進入臨床一陣子後,發覺若只是不斷地四處體驗,久而久之似乎依舊感到空虛、沒有方向感,彷彿你只是世界的過客,而你的努力與所作所為終究無關緊要,沒有貢獻也沒有害處。這樣一種『找不到為何要前進』的感覺,令人無力又疲憊。

也許我們還是得為生命本身尋找一個意義,而非只是一昧地尋找體驗、成功與快樂。
至於這意義為何? 我想我又迷惘了。」

於是,一個多月的時間,修了耶魯大學的線上課程《The Science of Well-being》、華頓商學院的《Success》 (雖名為成功,其實是一堂關於人生觀的課),也讀了《意義》、《恆毅力》等書,試著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對於人生該追求什麼,學界多年的心理學研究,愈來愈明顯的點出了一個方向:比起 (心情上的) 快樂,人們更應該追求意義感。因為直接追求快樂,長久下來其實並不會感到快樂,反而是在追求意義感的過程中,人們才能感受深層的喜悅。

然而,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其實「生命的意義為何?」、「人們為什麼活著?」這類的問題一直是人類長久以來最根本的命題,對於「為什麼存在」答案的渴望,也許存在於每個人內心深處。

早在古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時期,這就已經是哲學家熱切探討的問題。千百年來,思想家們紛紛提出他們的想法,試著解答人們的疑惑。在這其中,我很欣賞的是存在主義提出的「荒謬」概念,以及卡繆在《薛西弗斯的神話》裡提出對荒謬的反抗。不過當然,每一種論點都是很棒的,重點是,我們能不能想出屬於自己的價值,並且努力去實踐。



用我自己的理解來解釋荒謬,我想可以這樣說:

我們每個人都是非自願、無法選擇地來到世間,甚至都只是原子之間碰撞出的巧合。並且,不論我們在生命中累積了多少物質、成就、愛、美好關係、美好回憶......,這些都會隨著我們的離開而消逝,一點都不留。這個人生珍視的一切、為世界留下的所有貢獻終將消逝的事實,構成了荒謬的核心。

從存在主義的觀點來看,這個由機率隨機構成的世界本身原本就是毫無意義的,而人們在毫無意義的世界裡尋找意義,那種「如果我們都即將死去,我的努力還有意義嗎?」的詰問,正點出生命的荒謬。


對於這個問題,卡繆用古希臘神話薛西弗斯的故事來進行論述:

從前薛西弗斯遭到眾神懲罰,要把一顆巨石推上山頂,但因為詛咒,每當他快要把巨石推上山頂時,石頭注定會從他手中滑落,因此他必須年復一年、永遠做著這樣徒勞無功、毫無意義的勞動。

每次當石頭落回山谷時,薛西弗斯就面臨兩個選擇:放棄或是繼續。而卡繆認為,最終選擇「繼續抗爭」的薛西弗斯,體現了生命的意義。儘管他的勞動表面上看似徒勞無益,但他面對任務的熱情、對命運的反抗,為那些勞動賦予了意義,正面反抗了「荒謬」。

「通向山頂的奮鬥本身,就足以充實人心。我們應當想像薛西弗斯是快樂的。」卡繆如此寫道。



與其放棄這個世界和荒謬的生命,我們可以熱情的對抗它,從我們承受的痛苦、掙扎、失落中為自己創造意義。

就像作家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命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_______



從以前就習慣在筆記本裡寫下「想成為怎樣的人」,因此也想在這裡紀錄自己在 2018. 10. 29 寫下的新版本,提醒未來萬一又迷惘的自己。


追尋能全力發揮自己潛能、又值得做的事情,儘管可能很困難,仍要努力嘗試。不需要太在意失敗,重要的是享受追尋時一路上的過程,用眼耳鼻舌身心去感受世界的每個片刻,關懷身邊重要的人。
(而不是在意達到目的地)

蒐集生命故事並非東一點西一點、盲目空虛地進行,而是朝一個廣義但明確的方向前進,邊走邊蒐集。選一條自己喜歡的道路,並細細享受旅途中的一切。

留下一些「The road not taken」並沒有關係,只要我們互相分享,人性的經驗將交相輝映,閃耀出溫暖的光芒。



整理《意義》書中的重點:

因「關懷」建立歸屬,
因「開發天賦以助人」找到使命 (Purpose, 目標、方向),
因「自我整理、分享生命故事」創造敘事,
因「放下自我,跨出去與他人、萬物相連」達到超然。



最後,放上自己用《恆毅力》中教的釐清人生目標的方法所畫的圖,提醒自己不要迷失方向。























YOU MIGHT ALSO LIK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