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銀蛋母湯來 輯四:暗夜微光

2019. 02. 27



三個月的內科比想像中快上許多。提早一天離站,卻沒有想像中的狂喜或釋懷,值班支援 ICU 時學長們徹夜未眠的身影、血壓血氧直墜的警示音、心肺復甦的觸感、生理上的疲憊、心理上無可避免的厭煩都還歷歷在目、彷彿昨日。很多勵志的、喪氣的、卻步的想法在心裡混成一團,無法映出一條明確的路。

似乎,內科終究是一個陰鬱的科別。徹夜的努力,讓病人一次次地回到 Baseline,然後等待下一次再度的下墜、下墜。在健保制度實施和醫病關係惡化之前,內科就像心臟外科、神經外科一樣,是醫學中大家嚮往的主流、名列前茅者的優先選擇。然而,在如今這樣的時代,這些過去的「大科」卻都成了非主流的存在。

有時候,內科生活會令我聯想起謝旺霖在《轉山》中高地騎行、或是在《走河》中沿著恆河上溯,那樣修羅道一般非典型的、苦修式的人生旅程。


然而,內科有時候又像是個溫暖的科別。兩位帶給我許多鼓勵的老師曾對我說過這樣的話,想記錄下來給未來的自己:

洪薇雯老師:「有時候值班忙了一整晚又累又狼狽,但看著病人從重病中漸漸好起來出院,那種成就感是很難形容的。想要走內科的人,大概一部分也是想追求這種感覺吧。但我們終究會遇到一些挫折、治療失敗,這時候也別灰心,因為這些都是學習、成長必經的路。」

李佳蓉老師:「內科到VS之後,還是能保有一定的 Life Quality,雖然在R階段的確比較辛苦,但別鬧了!你是要照顧一個人耶!這樣辛苦的歷程對訓練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至於跨足基礎研究,我自己就有薪留職去中研院修了四年的轉譯醫學學程。總之,內科到VS之後算是一個較能兼顧其它夢想或興趣的科別。」


說真的,即使過了三個月的內科訓練,依舊感覺不到自己有多大的長進,足以應付 PGY 甚至 R 那樣的工作強度。不過在近日交班的過程中,看著即將初入內科夥伴們的緊張感,再回頭想想三個月前的自己,似乎還是有小小的往前幾步吧?

不論最後走向哪一科,只期許自己緊抓靈魂,走一回非主流的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