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 06, 07, 2016 期末大體跑台
漫長的兩年 Block 生活終於在今天畫下了句點。
就像一本精彩的小說常有刻骨銘心的結局,
以醫學系可怕出了名的大體跑台作為整個課程的結尾,
應該也算得上轟轟烈烈。
但也許是因為已經在心中幻想、模擬過太多次結束的瞬間,
以致於那一刻真正來臨時,反而沒有原本預期的欣喜若狂。
以前曾經形容過,兩年的Block像一場隱居山林的修練,
我們一群人捨棄青春大部分的自由,蟄伏、垂首,
每日每日打磨仍然駑鈍的刃,
等待吸飽精氣後的鋒芒綻放。
這樣平淡的日子裡,我們都得到了一點,也失去了一些,
雖然每個人得、失的東西不盡相同,
但這一項項都是人生必經的選擇。
對我而言,捨棄兩年的社團參與是很遺憾的一件事。
不論是民謠吉他或雲嘉會,大三後的我都幾乎算是脫離社團了吧。
而幾天前的畢業典禮過後,那些曾經一起奮鬥的學長姐、同屆夥伴已經正式全部畢業了,
現在的社團已經幾乎沒有認識的人,
讓以後再回去的意義似乎少了幾分。
此外,在時間的壓力下,
許多興趣與自由也成了長途旅行中必須拋下的過多的行李。
吉他、網球、旅行、畫畫......,
好多喜歡的事物都在每回時間的排序題中被排到後面的選項。
至於兩年來,我們到底得到了什麼,
我想答案絕對不是共筆裡繁瑣的知識,
因為有太多的細節並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內化的,
他們只是像春天的繁花,在考試當下綻放後,便瞬間凋零落地。
我想這兩年來,學會如何學習,以及學會整理與表達的能力,
大概是我們最大的兩個收穫。
從每本共筆、每段字句,
我們總能發現一些沒說明清楚、或難以理解的地方,
即使起初以為完全理解,知識也常在讀書時一次次的自我交互詰問中解體。
這些新產生的疑問,都迫使我們必須自立自強,
用查書、查Paper等各種方法去建立新的知識體系。
這樣發現疑點、提出具體疑問、搜尋思考、自我解答的過程,
雖然花費極多的時間,且對考試而言報酬率極低,
但卻可以讓學習跳脫被動接收,稍稍接近主動思考一小步,
也因為這樣,單調乏味的共筆也才有了一點不一樣的氣息。
醫學系出名的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與 大體解剖學實驗,
則是我認為另一個重要的學習場域。
在這兩種環境下,最重要也十分困難的,便是如何快速把自己理解到的事分類整理,
接著清晰的表達出來,讓別人能輕易理解。
當然,這樣的能力是需要培養一輩子的,絕非一朝一夕可以練成,
但這些課程給了我們一個起步的機會,
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欠缺什麼,未來也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
除了學習如何學習、如何表達,
大體實驗無疑是兩年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
老實說,我的念書習慣一直以來都是單打獨鬥,
從來沒想過讀書會之類的行為會是一件有效率的事。
然而,遇到大體實驗頭頸組的幾位組員後我才發現,
有時候一起鑽研、一起奮鬥不但可以達到個人所難以企及的效果,
甚至還能帶來一個人努力永遠不會有的感動。
很謝謝伍老師默默地教導我們人體構造的奧妙,
更忍受我們各式各樣愚蠢的失誤、拙劣的刀法,
這些都是我們成為醫師的路上,好重要好重要的一步。
也特別謝謝侑勳、智瑋、昶維、子珊、芳綺、中嘉,
跟你們一起研究總是充滿各種歡樂,讓原本疲憊的日子輕鬆不少,
更讓我重新認識了什麼才是真正的讀書會。
這半年的革命情感,我想我永遠不會忘記的。
回憶兩年時光,
要說出 Block 已經結束了,總覺得連自己都有些難以置信。
考完跑台後,
決定先放鬆、沉澱幾天,洗去長途旅行後的塵土飛揚。
緊接著,07, 29 是重要的醫師第一階段國家考試,
緊接著,白袍典禮後,我們即將進入醫院,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幾年來的所學。
我不會後悔幾年來自己選擇的捨與得,
只希望多年後回首時,
我們都能笑著賦予掌聲,給當初那個努力的自己。
YOU MIGHT ALSO LIKE
About Me
PI君
KMUH Neurology Resident
嘉義出生,高醫神經科住院醫師。喜歡旅行、閱讀、音樂、攝影,也喜歡醫學、電腦科學、哲學與文字。希望用簡單的網站記錄生活,分享一些對別人也許有用的資訊、還有自己對世界的小小看法。期許能像對我影響深遠的作家們一樣,帶給人們正向與溫暖;哪怕只有一個人也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